三峽日報訊(記者譚強明、通訊員吳建林)7月12日,宜都市枝城鎮(zhèn)洋津畈村山坡上的辣椒園,數(shù)十名村民正提著竹籃采摘辣椒。
這200畝辣椒園是村集體合作社去年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找村民流轉的土地。合作社工作人員鄧永玉介紹,原先這些地因為偏遠零碎,村民不愿種而撂荒了。合作社接手后,變“小田”為“大田”,讓土地發(fā)揮了更大價值。目前,洋津畈村通過龍頭企業(yè)和村合作社,共流轉了村里近2200畝土地,占到總耕地面積的六成以上。五組村民李德榮年初將自己的4.36畝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,又在合作社里打零工,“每天務工能掙100元,每年還能得到3000元的流轉費?!彼f。
自從流轉以后,土地耕種的規(guī)模化、機械化程度高了,依托專業(yè)的社會化服務,病蟲害減少,畝產量提升。目前,宜都已流轉全域7.54萬畝丘崗地,占總耕地面積的近四成。流轉帶來效益提升,到去年末,宜都村集體年經營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的村增至127個,其中百萬元村就有9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