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青橘園里
隔著近半個世紀的時光
他們,互相守望
風景獨好
#兩個建筑田野對話#
他,47歲
名叫“老萬紅”
頂天立地、橫貫于一望無邊的橘園
他,年僅歲余
名叫“小萬紅”
站在村委會旁
老萬紅是宜都高壩洲的萬紅渡槽
小萬紅是老萬紅的復制迷你版
兩個建筑,一老一小
如兩個時代的對話
形成獨特的風景
成為網(wǎng)紅打卡地
光輝歲月
#人工筑起“紅旗渠”#
在沒有修建渡槽之前
陳家崗村的農(nóng)田
靠從20公里外的長江抽水灌溉
為解決這一問題
1976年,萬紅渡槽開建
1977年竣工
萬紅渡槽基本靠人工建成
每一塊石條
都凝聚著建設者的汗水和智慧
陳家崗村八組67歲的袁宏志
參加過萬紅渡槽的建設
他告訴記者
當時提倡艱苦奮斗、勤儉建國、努力創(chuàng)業(yè)
政府一聲號令,千軍萬馬上陣
修建萬紅渡槽
要從七公里外炸山取石
人們用八磅錘、鋼釬
把炸開的石頭分解成小條石
然后運到渡槽施工處
大家肩挑背馱
最好的運輸工具也就是板車了
渡槽上的槽身都是
人工用絞磨絞上去安裝的
陳家崗村八組75歲的楊明亮老人回憶:
當時生活條件不好
后方的人都勒緊褲腰帶
將大米留給前方的建設者
為了建設渡槽
有人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
一位村民用板車拖石條下山時
石條從板車上掉下來
壓斷了他的腿
導致終身殘疾
萬紅渡槽到今天依然澤惠鄉(xiāng)親
灌溉著6個村的4萬多畝農(nóng)田
鄉(xiāng)村振興
#像父輩那樣奮斗#
陳家崗村村委會旁的
復制版迷你渡槽
是去年建成的
當時,村里要設計黨建長廊
高壩洲鎮(zhèn)黨委書記胡文淵
與村里的鄉(xiāng)賢們一起
討論了很多方案
迷你版渡槽創(chuàng)意一出
獲得一致通過
迷你版渡槽由村里的能工巧匠施工
完成這條獨一無二的黨建長廊
仿佛在向遠處的萬紅渡槽
講述著村民們的新生活:
家庭和美
道路暢通
產(chǎn)業(yè)興旺
閃亮名片
兩代渡槽的對話
是一種情懷
更是父輩奮斗精神的傳承
如今的陳家崗村不負前輩
被評為
“湖北省衛(wèi)生村”
“宜昌市健康示范村”
“宜都市柑桔苗木繁育第一村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