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都融媒訊(通訊員 葉紹繼 謝雪蓮)“你從家里帶來土雞和豬肉,我從地里摘來南瓜和辣椒,大家一起動手,村里‘廚房達人’掌勺,做一桌農家菜,村民和游客舉杯同樂……”8月12日,宜都市聶家河鎮(zhèn)王家坪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“連心家宴”活動,現場參加宴會的游客多達近200人。這些游客都是該村黨總支書記李蘋通過“村情直播”吸引進來的。
作為一個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,王家坪村僅347戶888人,耕地面積1256.71畝,林地面積12115.5畝,資源匱乏,村民缺少收入來源,屬宜都市市級貧困村。由于自然條件差,經濟發(fā)展缺少門路,根據山高夏季氣溫偏低的特點,近年來,該村組織村民種植半高山蔬菜、甜玉米等,但因地理位置較偏,山大人稀,農副產品的銷路并不暢通。
如何讓“藏在深閨”的農產品走出大山,是王家坪村黨總支書記李蘋一直思索的問題。
“王家坪村的條件比其他兄弟村落后一些,在刷抖音時,我看到其他縣市的村書記親自搞直播,這也就啟發(fā)了我,可以通過直播方式來宣傳王家坪,讓更多的人曉得我們王家坪?!闭劦街辈サ膭右颍钐O坦言是“形勢造就”。
2022年,李蘋開始自學直播帶貨。從拍攝鏡頭,到視頻剪輯,她一點一滴摸索。
“最開始一個視頻制作下來要一天以上,不懂的就看別人是怎么拍的,怎么剪的?!崩钐O回憶,好在付出還是有收獲的,從抖音開播至今,她已擁有粉絲2萬余人,累計幫助村民銷售巫山李子2000斤、土雞300余只、甜玉米40000斤,總銷售額達7萬余元,吸引到村游玩的游客近300人。隨著游客的增加,王家坪村也誕生了第一家超市和第一家農家樂。
從“直播小白”到“網紅村書記”成功的背后是堅持和不服輸。正如李蘋所言,她人生、事業(yè)的每一步都是“形勢造就”。不過走上村負責人道路這一次,在造就自己新的人生時,也造就了村里各項事業(yè)的進步。
李蘋出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。年幼時上小學,每天都要翻過一座大山,走七、八里的崎嶇山路,才到達學校。讀初中時,更是要走十多里山路才能到校。由于多種現實條件的限制,她通過讀書考學走出大山的愿望夭折了,尚未成年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。
為了照顧殘疾的父母雙親,她選擇學習縫紉技術來掙錢養(yǎng)家糊口。在外打拼十多年后,她終于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,于是開辦了一家個體服裝廠。正當她準備大干一番時,鎮(zhèn)里領導找到她,希望她勇挑重擔,為村里鄉(xiāng)親們服務。她欣然接受挑戰(zhàn),放下手頭的生意,回村擔任后備干部。
2018年3月,她受命擔任村黨總支負責牽頭人,8月正式擔任村黨總支書記。上任伊始,面對班子隊伍缺乏凝聚力的現狀,她沒有氣餒,犧牲休息時間走訪全村黨員及退休干部,征求他們對村里工作的意見,讓全村黨員干部“想在一處”。村里辦公條件差,群眾辦事和干部辦公都極不方便,她主動和幫扶單位溝通,多方尋求支援,終于爭取到資金,改善了村里的辦公條件。同時,制定工作制度,每周一召開工作例會,各部門總結匯報工作情況,部署每周工作,堅持干部輪流值班制度,架起服務群眾橋梁,對困難群眾主動上門服務,讓群眾感受到組織的關懷。
“想在一處”只是解決了思想上的疙瘩,“干在一處”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干群關系,發(fā)展集體經濟。她和村“兩委”班子商議,決定從回應村民急、難、盼的問題入手,著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。
王家坪村因為地理位置偏僻,山大人稀,水電路基礎設施落后,其中飲水問題尤為突出:水源主要來源于山泉,導致供水極不穩(wěn)定,加上養(yǎng)殖用水量大,旱季存在嚴重的季節(jié)性缺水。
面對群眾的這些困難,她積極向上爭取項目,到水源處建水池,新建集中供水池5個,儲水900立方米,修建分散蓄水池3個,儲水400立方米,鋪設管道約20000米。2018年,利用到戶安全飲水“先建后補”政策補助,支持40名貧困戶新修水窖40個,全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有了充分的保障。為實現農戶用電安全有保障,對農戶電網全覆蓋改造。光纖進村到戶,疫情期間,解決了孩子們在家上網課的問題。
解決農戶住房問題,完成危房改造67戶,其中拆舊新建45戶,維修加固22戶,易地搬遷、分散安置6戶12人。解決農戶道路不通問題,她帶人逐戶走訪排查,統計出全村未通晴雨路有10戶,然后組織人員到現場測量、設計線路,拿出可行方案。為調動農戶的積極性,通過以獎代補方式,鼓勵農戶自修晴雨路。及時入戶宣傳動員,現場進行協調,完成新修晴雨路1504米,實現了家家戶戶通公路。
看病就醫(yī)難是該村的又一個難題。村里老年人居多,村民患病多以心腦血管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腰椎盤突出等疾病為主。因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和當地醫(yī)療服務相對落后的影響,不少村民患病后,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,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現象較為突出。她經常到村民家里走訪,及時了解掌握村民大病、重病治療情況,多次到有關部門匯報反映,爭取相關政策支持,幫助家屬及時將病人送往醫(yī)院治療,盡力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。
長期以來,因村內勞動力大量外流,導致土地荒蕪嚴重,加上傳統農業(yè)效益低,貧困戶即便脫貧依然存在返貧風險,產業(yè)發(fā)展面臨諸多問題。她召集村民代表大會,謀劃村級發(fā)展及農戶發(fā)展,組織貧困戶到小河村參觀藤椒種植,請專家到村指導種植,村里安排專人負責到農戶田間指導貧困戶施肥、除草、修枝、采摘,并且包回收。爭取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,流轉農戶土地,新發(fā)展茶葉100畝,改造老茶園100畝,貧困戶獲得流轉金并參與務工,使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就業(yè)掙錢。
近年來,周邊村種植高山半高山蔬菜、小水果增加現金收入,并通過網絡宣傳帶動,走農旅融合的路子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經濟,這些發(fā)展路徑給王家坪村很大啟發(fā)。李蘋帶領村“兩委”班子因勢利導,組織指導村民種植甜玉米、李子等經濟作物,開辦農家樂。銷售旺季,李蘋等村干部又走上“直播”一線,宣傳王家坪,推介村里的特色產品和服務……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如今的王家坪村,伴隨一條條扶貧路、產業(yè)路的延伸,村里經濟得到發(fā)展,交通狀況明顯改善,干部群眾思想觀念明顯轉變,人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。說起自己的奮斗歷程,李蘋書記一臉自豪。村民提起她,一個個都伸出大拇指,稱贊她是一個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書記。
(責編:李華 向姝 審核:黨艷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