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潘祖德
夢如水中月,盈虧交集,遇風浪月影殘碎;夢如雪中梅,花瓣美若理想,樹刺酷似現(xiàn)實。梅再孤,月再懸,古往今來仍相隨。
我以為,世間生靈皆有夢。只是,人的夢想能被轉(zhuǎn)述、被演示、被追逐;其果,或遙若星辰觸不可及,或鍥而不舍夢圓成真。
?少年參加軍訓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少年憧憬軍營,曾是我朝思暮想的美夢。盡管終難如愿,可我對國防、對人民子弟兵的那份情懷,永遠不是夢,至今未改變。
“我參加解放軍,穿上綠軍裝;我走進紅色學校,扛起革命槍。鮮紅的領(lǐng)章兩邊掛,五星帽徽閃金光……”這是兒時學會的軍謠,幾十年不忘詞,張口便唱;即使情緒低落,一唱這歌我就來勁。
童年在學校,會唱的軍歌很多,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《打靶歸來》《大刀進行曲》《學習雷鋒好榜樣》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那時候,缺少正規(guī)音樂教材,遇上會唱歌的老師,孩子們喜歡哪首就教唱哪一首。
?愛綠裝的少年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記得,大哥為我和弟弟縫制的綠色春裝就有兩套,仿照解放軍的服裝樣式,尤其是領(lǐng)子和衣兜特別講究,一瞧沒做好還急得哭鼻子。春天上學,我偏愛那套只有上面兩個兜的“戰(zhàn)士服”,這樣更顯得筆挺;冬季衣著臃腫,就愛穿那套縫有四個兜的“干部裝”。除了上兜掛筆外,天冷的時候還需要下衣兜捂手,或是塞滿其他玩具。
村里男孩知道我哥是裁縫,見我們兄弟倆常穿綠裝,紛紛逼著父母上街購回綠色布料,還趁著早晚歇工時送我家來,請我哥打夜工縫制。過些天,村小穿綠裝的娃兒逐步增多,有的還自制兩片楓葉紅“領(lǐng)章”。冷風瑟瑟時,不少孩子戴上了綠色軍帽,有的觀看“反特”或戰(zhàn)斗片后,還仿學地下黨員、紅軍戰(zhàn)士戴上鴨舌帽、八角帽。
歲月久遠,回想起童年萌萌的“愛兵”行為,依然興奮。
那時,村里擁有多少軍人,成為孩子們對外炫耀的“資本”。記得一次,臨近有義務(wù)兵探親,因為晚上到家,我和相鄰的幾個小伙伴,還夜里打著火把趕過去瞧那“兵哥哥”的模樣。兵哥和藹可親,除了帶回來好吃的糖果,還講一些部隊的見聞,樂得我們肅然起敬。
現(xiàn)實中的軍人就是“明星”,見到他們倍感親切。還有很多機會,如臨護橋部隊、公審會現(xiàn)場,見到不少持槍站崗的武警戰(zhàn)士,在我們幼小的心靈播撒出威嚴、雄儀的種子,覺得人民軍隊戰(zhàn)無不勝。
感受軍容莊嚴的同時,也得到堅不可摧的軍魂淬煉,表里相得益彰,這才是少年真正崇敬和擁戴解放軍、熱愛國防的緣由所在。
值得首肯的是,精彩紛呈的連環(huán)畫,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到協(xié)同育人的重要作用。過去傳媒落后,有閱讀習慣的人并不多見。
?戰(zhàn)爭題材連環(huán)畫冊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說來并不輕松,我家藏有“小人書”百余本,已算得上貧困鄉(xiāng)村的書香“大戶”。圖書增量,大多憑著購買、互換、贈送,也有厚著臉皮向親友或老師索書的“糗事”。后來真切體會到,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,辯稱“讀書人竊書不算偷”的窘態(tài),是客觀存在的。
我把大木箱搬上簡易板樓改做書柜,大致格出四個區(qū)域:今古作戰(zhàn)區(qū),英雄故事區(qū),農(nóng)工生產(chǎn)區(qū),神話傳說區(qū)。為防止遺失,便于查閱,我精心編號,認真做好登記目錄。在柜子旁邊,還用毛筆寫上幾條規(guī)矩,比如采用借閱簽名、還書銷號制度,確保藏書不流失。
《淝水之戰(zhàn)》《草船借箭》《黃繼光》《特級英雄楊根思》《地道戰(zhàn)》之類的戰(zhàn)爭題材圖書,最能吸引孩子閱讀。巴掌大小的書,圖文并茂,放牛、打豬草、走親訪友便于攜帶,掏出衣兜,隨時翻閱。
小人書印制精美,黑白漫畫、彩繪插圖、翻拍影像,都給我留下深刻記憶。而且,讀起這些書來,身邊會擠滿很多小朋友。
觀看軍事題材的電影或戲劇就更不用說,不怕夜行、不怕挨打、不怕饑渴,精彩影片可連續(xù)追看。這就是年少的我,不,準確地說,應(yīng)該是當年很多像我這樣的“軍影迷”少年的共同喜好。
深夜回家,父母反鎖大門,鑰匙放在門邊固定的、伸手可取的地上。肚子咕嚕嚕地叫,做賊似的躡手躡腳揭開鍋蓋,原來母親把碗裝的飯菜還熱在鍋里。一時的溫飽并不等于開恩“免揍”。一般情況下,第二天會有一次“補揍”,這處罰規(guī)律早已摸透,但絕不影響你進食,除非自己斗氣。娘還宣稱,這叫“吃的不少,打的不饒”。
我的父母管教子女,屬于典型的“寬嚴相濟”和“唱紅白臉雙簧”。父親生性溫和,壓根不會與人爭吵或動怒,母親相反。
因為隊里的農(nóng)活太累,大人陪小孩夜里看電影十分少見。記得一晚,在五百米開外的保屋(集體保管糧食的倉庫)門口放映《南征北戰(zhàn)》,腳蹬發(fā)電機電壓不穩(wěn)像個“結(jié)巴”,放著放著卡殼,變得聲音嘶啞,或圖像不連暢,母親困頓打瞌睡,嚷著還木椅回家休息。
唯有孩子們精神好。機器設(shè)備出了啥毛病,我們會聚攏圍觀,有時恨不得擠進去幫忙遞扳手。人群散場,只要放映員不廣播通知,都是絕不甘心離開的?,F(xiàn)在想來,耐心和堅守就是這樣煉成的。
?夜看電影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觀看《閃閃的紅星》,是在同村另一個生產(chǎn)隊,又是寒冷的冬天。我和鄰居小朋友一起摸黑過去,還要經(jīng)過一片墳地,感覺陰冷。由于氣溫低,加滿汽油的電機老是打不著火。瞧著師傅一遍又一遍,用細繩纏繞小機器尾部的轉(zhuǎn)盤,扯得大汗淋漓,我們也急得跺腳。
看完電影已過半夜,好在月亮照著泛白的霜路。潘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?;丶衣飞?,我們不由自主哼唱起動聽的《映山紅》——
夜半三更喲,盼天明
寒冬臘月喲,盼春風
若要盼得喲,紅軍來
嶺上開遍喲,映山紅……
唱著唱著,我們已接近那片墓地。身旁林中,一只雕鸮(xiāo)忽然撲翅,倏地發(fā)出凄厲的鳴叫聲,撕破夜空。瞬間嚇得我們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,冬夜里額頭竟冒出一陣冷汗,只得快步離開。
?軍事題材電影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無論如何,絲毫改變不了我們觀看戰(zhàn)斗故事片的濃厚興趣。少兒時期,遇上國產(chǎn)大片井噴上映,《奇襲》《偵察兵》《地雷戰(zhàn)》《英雄兒女》《平原游擊隊》《渡江偵察記》等,都是我們心中的經(jīng)典。
還有蘇聯(lián)拍攝的《攻克柏林》《炮火中的生命》,朝鮮的《戰(zhàn)友》《火車司機的兒子》,南斯拉夫的《橋》《瓦爾特保衛(wèi)薩拉熱窩》等影片,同樣把愛國、愛軍隊和保護人民的火種融入我們的血液。
近臨現(xiàn)場,曾兩次實地觀看過再現(xiàn)革命軍人的戲劇。題目沒有記住,內(nèi)容仍清晰可述。一幕短劇是在村子里大道場看的,身挎盒子槍的幾名八路軍戰(zhàn)士,表演時還唱過:“延水甜,小米小,人民哺育我們在成長,我們是毛主席的小八路,革命熔爐煉成鋼……”。另一幕大劇,是隨姐姐第一次進城在劇場看的。劇情類似于《地道戰(zhàn)》,經(jīng)過八路軍戰(zhàn)士和游擊隊員的艱苦鏖戰(zhàn),最終消滅了日本鬼子。
有一個劇終的細節(jié)令觀眾解恨。那個叫龜田的日本軍官兇相畢露,被逼到死角后還在負隅頑抗。只見他高舉東洋刀欲殺戮我方將士,最后被八路軍果斷擊斃。這個垂死掙扎的小頭目,中彈后踉踉蹌蹌后退幾步,不偏不倚正好仰倒在地道口,慢慢被吞噬下去……
?喜愛冬子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少年強,則國強。教育孩子追什么樣的“星”,怎樣“追星”,從某些意義講,是家庭的格局,也是社會的責任,最終關(guān)乎一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。我的母親也特別崇拜軍人,每逢寒冬臘月,她會安排我?guī)еX去供銷社買年畫,還特地叮囑要有幾張解放軍。
除夕夜,母親忙完廚活,會停留在堂屋里,仔細審視墻上的每一幅年畫。當舉著油燈掃描至扛槍軍人或民兵彩圖時,母親會喜形于色,自言自語不??滟潱骸昂每?,這蠻漂亮,個個威武雄壯!”
事實證明,一定的輿論氛圍,往往折射出時代最強音。至今難忘,那些耳熟能詳、隨處可見的國防教育宣傳標語——
備戰(zhàn),備荒,為人民;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;
天下雖安,忘戰(zhàn)必危;一人當兵,全家光榮;
筑鋼鐵長城,保華夏久安;國無防不立,民無兵不安;
一定要解放寶島臺灣……
懷揣從軍夢想,小時候就愛上跑步、跳躍、游泳、攀登等多項游戲項目,而且是高度自覺地參與訓練。那時心里明白,想當兵沒有強健的體魄,沒有堅強的意志,經(jīng)不起風吹雨打,部隊是沒辦法接收你的。上小學時,學校邀請參加抗美援朝的老軍人宣講戰(zhàn)斗故事,一幕幕情境扣人心弦,更加激發(fā)年少的我們崇拜英勇無畏的戰(zhàn)士。
哪曾知道,體弱實難改變,我走向軍營的美夢,最終化為泡影。其實,在我家留下參軍遺憾的不只是我。早年,一心向往扛槍報國的大哥,征兵體檢最后一關(guān)沒能通過——因年少學手藝右手食指受過傷,第三關(guān)節(jié)略顯變形。軍醫(yī)說影響扣扳機,急得大哥落淚。
自己沒能從軍,我特別珍愛與參軍的同學和朋友間的友情。一個同學考上海軍,換了軍裝后,我們騎自行車十多里,趕往他家話別。一位比我大三歲的好友,當年應(yīng)征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(zhàn)士。幾年間,我們不僅書信來往,還在他返鄉(xiāng)探親時見面;更有趣的是,“兵哥哥”還送我一件半舊的短袖衫,總算滿足我第一次穿上綠色軍服。
夢由行啟,行為心動。國防無小事,事事關(guān)國情。
愿無數(shù)華夏兒女不留缺憾,夢圓軍營!
“
作者簡介
潘祖德,湖北宜都人。湖北省學校文化研究會會員,宜昌市作家協(xié)會、市散文學會、市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會員,宜都市故事學會執(zhí)行主席。摯愛美麗鄉(xiāng)村,感悟百姓生活,嘗試筆觸育人。多件作品散見報刊網(wǎng)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