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“宜都全域旅游手繪地圖”以“兩江明珠 大美宜都”為主題正式上線,“地圖”繪制了宜都市主要景區(qū)景點特色街區(qū)、文化場館、精品住宿、餐飲美食,方便游客打卡游玩,更有“全域旅游智慧導覽系統(tǒng)”小程序提供便捷的導覽服務,進一步完善了宜都全域旅游服務水平,提升了游客體驗,推進了全域旅游的發(fā)展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全域旅游同樣如此,它的“路”并非普通意義上的道路,而是涵蓋了各方面的要素保障,如道路、餐食、住宿等。加之,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愿意把目的地從“大城市”換到“小地方”,從跟團游變成自駕游,基于此,決定全域旅游的“勝負”關鍵往往就是要素保障。例如,浙江安吉連續(xù)五年當選全國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榜首,靠的不是拍腦袋的包裝策劃、賺一時流量的點子奇招,而是持之以恒、久久為功的努力。同樣也和浙江持續(xù)開展“千萬工程”“交通強省”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等重點工作都是分不開的。讓游客感受快樂,更讓每個參與者受益,讓每一位旅游從業(yè)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才讓全域旅游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。
現在,隨著交通通信技術的發(fā)展和網紅景點的帶動效應,人們的旅游方式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,游客不再滿足單一景點的“淺嘗輒止”,而是希望人生有更豐富的“體驗”,全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滿足他們需求。但,全域旅游不是到處搞旅游開發(fā)、到處建設景區(qū)景點,在游客看來,推進全域旅游應該是因地制宜的“意外驚喜”,是真正做到該保護的地方保護得更好,可開發(fā)的地方開發(fā)得更好。例如湖北省旅游名鎮(zhèn)五眼泉鎮(zhèn),近年來,利用省委黨校幫扶契機,修建鄉(xiāng)村振興培訓學校,依托打造“兩溪兩橋”環(huán)線,將農耕文化、紅色記憶、綠色發(fā)展串聯,讓小橋流水、歷史古跡、綠色茶海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。
當然,松散無序的開發(fā)模式早已無法滿足現代游客的期待。在此背景下,我們要通過開發(fā)保護性原則為引領,去實現全方位的規(guī)劃建設。在匯聚各類資源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同時,學會“有舍有得”,勇于沖破景區(qū)“圍墻”,實現全域景點一體化推進。這樣才能有效避免“規(guī)模越大、元素越多”就越好的思想誤區(qū),從而將本地區(qū)“主打產品”通過全域旅游發(fā)展成為“主導產業(yè)”“主體功能”“主打品牌”,實現百花齊放、豐富多彩、生動活潑的全域旅游格局。比如,針對湖北宜都市“醬草柑茶”,我們可以引入一些創(chuàng)新的旅游產品和服務,如全流程制作體驗、采摘節(jié)、文化體驗活動等,以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提升地區(qū)的吸引力。
在全民旅游、個人游和自駕游火熱的當下,全域旅游不僅僅是對景點的深度挖掘,更是各種資源的整合利用。需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探索和嘗試,才能構建全域旅游的美好未來。(宜都市五眼泉鎮(zhèn) 孫浩然)